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二部分第二章复习资料册参考答案-复习资料-博信教育培训学校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普通专升本 辅导资料 复习资料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二部分第二章复习资料册参考答案

2021-03-31 22:40 博信教育 219

考试倒计时17天

◆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复习资料册参考答案

本资料配套云南博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复习资料使用


第二部分 学前心理学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危机期”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题干中贝贝的表现表明其处于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2.【精析】A格塞尔根据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主要观点是:儿童的成长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的制约,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因此,教育要“适时”,还要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握苗助长”。

3.【精析】C个别差异性指所有正常的心理能力发展都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发展模式,例如发展沿着共同方向、经历共同的基本阶段、总体发展速度上出现两个快速增长期等。但针对个人而言,在具体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千差万别。题干中的两名幼儿在出生时身高、体重差不多,但在2岁时差异较大,表明学前儿童的生长具有个别差异性。

4.【精析】B"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反映了人的主观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精析】C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不能陵节而施。

6.【精析】B题干所述是华生的著作《行为主义》中的内容,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

7.【精析】CC项家庭条件属于社会因素,不属于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

8.【精析】B即时的、不完全的模仿多见于幼儿初期,因为模仿的发生往往受儿童言语技能的制约,对于超过他们技能范围的语言,儿童要么不能模仿,要么就表现为不完全的模仿。题干所述即为即时的、不完全的模仿。

9.【精析】B格塞尔的“成熟论”虽然本质上是一种遗传决定论,但他并不否认发展需要环境的促进。

10.【精析】D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有:①发展的高速性。②方向性和顺序性。③连续性和阶段性。④不均衡性。⑤整体性。⑥个别差异性。

11.【精析】C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婴儿期(0〜1岁),先学前期(1〜3岁),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岁)。

12.【精析】B“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名言,是他对遗传决定论的经典论断。

13.【精析】D题干所述为巴布金反射。

14.【精析】A孩子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是,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

15.【精析】D4〜5岁(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有:①爱玩、会玩,活泼好动。②具体形象思维。③开始接受任务。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A、C两项是小班幼儿的特征,B项是大班幼儿的特征。

16.【精析】A3〜4岁(小班)幼儿的特征有:①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②爱模仿。③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C、D两项是中班幼儿的特征,B项是大班幼儿的特征。

17.【精析】B从6〜8个月开始,婴儿喜欢做重复的动作,出现重复连锁的动作。题干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

18.【精析】C红红“闹独立”的行为表现反映了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19.【精析】D新生儿的本能动作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巴布金反射。本能动作都是无条件反射。

20.【精析】B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条件。

21.【精析】C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教育教学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

22.【精析】C格塞尔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熟是一个由遗传因素控制的有顺序的过程,是机体固有的过程。

23.【精析】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是将丝放入青色的染料中它就会变成青色,将丝放入黄色的染料中,它就会变成黄色。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4.【精析】B由于女孩语言发展的相应部分的生理成熟较早,所以表现出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早。

25.【精析】C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从被动到主动的趋势,具体表现之一是心理活动从无意到有意。题干中的小班幼儿不能完成老师要求的观察任务,说明其心理活动是被动的,心理发展意识还不明确;到了大班就能认真完成老师的要求,说明儿童已经能意识到活动的目的,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其心理活动是主动的。因此,题干所述体现了幼儿心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趋势。

26.【精析】A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明显的特点,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题干中宝宝在1岁时还在学走路,2个月后就走得很稳了,表明幼儿心理发展变化迅速,即心理发展的高速度性。

27.【精析】A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③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8.【精析】B“孟母三迁”的故事强调的是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29.【精析】C遗传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题干中的同卵双胞胎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但是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说明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30.【精析】C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对各个发展阶段作明确的标示,从理论上把各个阶段明确地划分出来。题干所述即表明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

31.【精析】B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婴儿期可分为:新生儿(。〜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

32.【精析】D抓握反射是新生儿的特征,3〜4个月时消失。其他选项均属于6〜12个婴儿的身心发展特征。

33.【精析】A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

34.【精析】D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有:①言语的形成。②思维的萌芽。③自我意识的萌芽。④动作的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属于婴儿晚期的年龄特征。

35.【精析】A题干所述为惊跳反射,又称莫罗反射。这种反射在3〜5个月内消失。

36.【精析】B游泳反射又名潜水反射。把新生儿俯卧在水里,他就会用四肢做出协调很好的类似游泳的动作。6个月后,此反射逐渐消失。满6个月以后,如果再这样把婴儿放在水里,他就会挣扎活动;直到8个月以后,婴儿才拥有有意识的游泳动作。

37.【精析】A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即用以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38.【精析】A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题干所述属于这种观点。

39.【精析】A题干中明明的行为体现了小班儿童独立

性差,爱模仿别人的特点。

40.【精析】C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有: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1.【精析】A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种类和数量均有增长,表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即从简单到复杂。

42.【精析】B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很多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情绪,长期的焦虑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题干所述即表明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43.【精析】D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差异,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可变性。

44.【精析】D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5.【精析】D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同一方面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题干所述属于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均衡。

46.【精析】D"二因素论”认为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是“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47.【精析】B3〜4岁是幼儿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时期的心理特点是:①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②爱模仿。③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目标扩大。

48.【精析】B新生儿期指0〜1个月,婴儿期指1〜12个月。

49.【精析】B"狼孩”的事例说明儿童出生后与人类社会隔绝,生活在动物群中,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这也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50.【精析】C季节和气候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对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生活贫困、疾病流行、文化落后以及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均属于生活环境的范畴。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教育)。社区环境、家庭影响、教育机构都属于社会因素。

2.【精析】AB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3.【精析]BCD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精析1ABCD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生物因

素、社会因素、儿童主观能动性。其中,社会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两种。

三、填空题

1.微观的社会环境2.具体3.幼儿初期(3〜4岁)4.高尔顿5.2.5〜3.56.华生

7.语言发展

四、判断题

1.【精析】×巴宾斯基反射是当用物体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题干所述属于抓握反射。

2.【精析】×表现尤为突出。儿童。

3.【精析】√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

儿童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与规律,根据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我们知道儿童发展与变化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它具有普遍的共通性。

4.【精析】×遗传因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5.【精析】×年龄与幼儿的心理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年龄并不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

6.【精析】×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7.【精析】×儿童心理发展是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同一方面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

8.【精析】×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9.【精析】√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10.【精析】√两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儿童独立性的出现,希望可以独立地处理一些事,变得不那么顺从了。

11.【精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所述即是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2.【精析】×敏感期是指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的时期,错过敏感期,再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困难,发展也较为缓慢,但并不是不可弥补的,题干中的说法过于绝对。

五、名词解释

1.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

2.击剑反射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当新生儿仰卧时,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立刻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的姿势。

3.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4.迈步反射又称行走反射。大人扶着新生儿的两腋,把他的脚放在桌面、地板或其他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

六、简答题

1.【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虽然在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从横的方面来看,同一时间段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各认识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参考答案】(1)心理发展的高速性。(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4)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5)心理发展的整体性。(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参考答案】(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七、论述题

1.【参考答案】(1)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进程。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气质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

(2)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在种系发展中,遗传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许多世代遗传和变异的辩证统一过程中进化而成的。生理成熟主要是按照遗传的程序进行,但是环境对生理成熟也有相当有力的影响。

(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做具体、综合的分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起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大大超过环境因素。在一些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则是环境因素常常大于遗传因素。

2.【参考答案】儿童心理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几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

(2)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因此也表现出可变性。比如,现在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变化的。

(3)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过分夸大其稳定性,以免忽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作用,也要反对过分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以免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而盲目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

3.【参考答案】(1)从简单到复杂。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从思维的发展来看,学前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都是具体形象性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抽象的事物。

(3)从被动到主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并且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4.【参考答案】(1)生物因素:

①遗传。遗传素质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现代研究表明,遗传素质只是儿童生理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它并不能单一地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与环境以及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时,这种可能性才会变为现实,才能实现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②机体的成熟程度。成熟是指一个人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长和完善。格塞尔根据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主要观点是: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因此,教育要“适时”,还要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掴苗助长”。

③先天的影响。先天的影响主要指胎内环境。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先天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母亲的生育年龄、孕期服药、酗酒和抽烟、情绪状态、心理准备。

(2)社会因素:

①环境。环境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客体主要为儿童提供物理经验,社会环境主要为儿童提供社会经验。环境虽对儿童的发展有影响作用,但儿童对于来自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②教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儿童发展的方向,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从教育实践经验来看,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必须以受教育者的自身精神活动作为内因,教育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3)儿童主观能动性: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儿童的身心活动才起作用。儿童的活动是儿童发展和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使他们身心真正投入到各种活动中,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5.【参考答案】(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是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生活时间——年龄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3)此外,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

6.【参考答案】(1)好问、好学。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还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人躲在哪里。5〜6岁儿童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算术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满足。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5〜6岁儿童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能将物体图片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运用已经学会的一些概念,如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三角形”;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懂得物体沉浮的原因等。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儿童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如在观察活动中能学会按一定的方向或路线观察;在注意活动中,能釆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能用默默地跟着念、复述等方式帮助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兴趣,如有的爱玩球,有的爱看书;情绪也变得比较稳定、不那么外露。

八、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案例中的幼儿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爱模仿。爱模仿是小班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动作和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除此之外,案例中的幼儿还表现出对反话的不理解。小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会适得其反。

(2)案例中的教师的做法不正确,没有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小班幼儿处于好模仿的年龄阶段,教师常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案例中的教师不停地给予幼儿不同的错误答案,会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错误的认知,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幼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因此,老师坚决不能说反话,不应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而案例中的教师不断地说出反话,让幼儿误认为教师的说法是正确的。

2.【参考答案】我不赞成案例中的说法,原因如下:

案例所反映的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此观点否定了遗传的作用,否定了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及否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这是不可取的。

3.【参考答案】(1)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①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②“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③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①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②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更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等不良性格。

4.【参考答案】(1)明明的心理发展的突出年龄特点是:

①4〜5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发生了较大的飞跃,而5〜6岁则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表现更为明显,都很好奇,但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有所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其活跃性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

②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学习,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以后就会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案例中的明明兴趣广泛,明明的妈妈对孩子的提问总是很认真地对待,很好地培养了明明好奇、好问的性格特点。

(2)正确的教育措施如下:针对该阶段儿童好问好学的特点,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多提供能产生问题的情境和条件,并对幼儿的问题高度关注,尽可能做出科学的解答,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讨厌孩子提问或对孩子提问加以指责,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5.【参考答案】(1)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①语言的形成。②思维的萌芽。③自我意识的萌芽。案例中的“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等表现说明其自我意识的萌芽,即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2)意义: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有了类似的特点,人才能够有了主观能动性,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3)作为成人要正确教育儿童:首先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这个年龄孩子的教育;其次注重教育内容;最后研究教育技巧。反之,粗暴对待、形成对立关系,孩子将来可能会形成任性、执拗的性格;相反,一味满足孩子不合理需求,孩子会形成依赖、懒惰、没有独立愿望等不良性格。


加油

同学们


温馨提示:本文部分或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电话: 0871-65129129 13759501700

Copyright © 2023-2024 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 滇ICP备2022007886号-1

客服电话

0871-65129129

13759501700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