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二部分第六章复习资料册参考答案-复习资料-博信教育培训学校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普通专升本 辅导资料 复习资料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二部分第六章复习资料册参考答案

2021-04-07 21:38 博信教育 225

考试倒计时10天

◆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复习资料册参考答案

本资料配套云南博信专升本《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复习资料使用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的幼儿能根据图片,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属于再造想象。

2.【精析】B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之一是混淆假想与现实,具体表现在: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题干中兰兰的表现就属于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反映了其想象的夸张性。

3.【精析】A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题干中幼儿的想象活动属于无意想象,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内容零散,无系统。

4.【精析】B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常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题干中幼儿的“说谎”是典型的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无意说谎行为。

5.K精析】A题干中看到浮云,自然地想到像山峦、像奔马、像羊群等,这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属于无意想象。

6.【精析】A儿童的想象往往与现实相混淆,这是儿童想象虚构性的体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表现在: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题干中小男孩把渴望得到的小汽车说成已经得到,是幼儿想象虚构性的体现。

7.【精析】A愿望性想象是指在想象中表露岀个人的愿望。“长大后要当个画家”,这是对未来的期望,属于愿望性想象。

8.【精析】B题干中磊磊画的画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说明其想象主题没有预定目的,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具有不稳定性。

9.【精析】A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之一是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题干所述即是幼儿想象和现实相混淆的表现。

10.【精析】D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①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②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③想象的夸张性。

11.【精析】A3〜4岁的儿童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12.【精析】A幼儿的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的过

程。小班幼儿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13J精析】D面对幼儿的“说谎”,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14.【精析】C立新形象的过程。

15.【精析】B项说法不正确。

16.【精析】A的被动的想象。

17.【精析】C们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和强调。

18.【精析】B同一桌绘画的幼儿,想象主题雷同,是因为幼儿的想象主题不明确、不稳定,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也容易受外界刺激(其他幼儿的主题)的影响。

19.【精析】B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之一是混淆假想与现实,具体表现在: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题干中小朋友的表现就属于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反映了其想象的夸张性。

20.【精析】C学前儿童在1岁半到2岁时候出现想象的萌芽。

21.【精析】A3〜5岁的儿童只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所以,他们对“小兔乖乖”“拔萝卜”等故事百听不厌。而5〜6岁的儿童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听过的故事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仅仅满足想象的过程,开始追求想象的结果。

22.【精析】B幼儿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故B项说法错误,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23.【精析】B幼儿的想象缺乏明确的目的,也就很难形

成一个稳定的主题,并且外界事物对幼儿的想象活动影响较大,幼儿常常会被外界事物所干扰,难以保持想象主题的稳定。题干中儿童正在当“医生”,忽然又跑去当“工人”,正是由于其想象主题不稳定造成的。

24.【精析】B幼儿混淆假想与现实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题干中幼儿看到木偶剧中的“老虎”害怕即说明了这一特点。

25.【精析】D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题干中5岁的儿童能够按照他所说的去画,表明其想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有意想象逐渐发展。但想象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因此想象内容零散缺乏组织。

26.【精析】A4〜5岁儿童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而非相当明显;5〜6岁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故A项说法不正确。

27.【精析】A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为:①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②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③想象与现实脱离或混淆。

28.【精析】B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成人应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题干所述说明成人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29.【精析】B题干中的描述表明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是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30.【精析】C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存在的。题干中幼儿通过听老师讲故事,在头脑中形成各种猴子的形象就是再造想象。

二、填空题

1.形象性2.表象

3.有意想象/随意想象4.再造想象

5.拟人化想象6.幼儿期

三、判断题

1.【精析:1/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鲁迅先生创作的“阿Q”形象是新形象,即是创造想象c

2.【精析】×知觉的形象较具体、鲜明、生动,而表象则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较稳定,表象则不稳定,易变幻;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则不完整。

3.【精析】×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应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

4.【精析】×霓霓将鱼想象成会说话的鱼,是使之拟人化的过程,属于拟人化想象。

5•【精析】×想象的水平直接取决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程度,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语言水平都远不如成人,且表象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都发展得不是很完善,思维也不如成人。所以,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协调性、丰富性和创造性都不如成人。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6.【精析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四、名词解释

1.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3.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

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4.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5.经验性想象是指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6.情境性想象是指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

7.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8.愿望性想象即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愿望的想象。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的夸张性。

2.【参考答案】(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

3.【参考答案】(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内容零散,无系统。(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4.【参考答案】(1)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2)想象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3)想象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

5.【参考答案】(1)想象无预定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6.【参考答案】(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象。(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7.【参考答案】(1)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2)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3)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参考答案】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六、论述题

1.【参考答案】(1)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儿童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要用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材料,才可能进行。

(2)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一方面,想象依靠记忆。儿童想象时所依靠的原有表象,是过去感知的事物依靠记忆在头脑中保持下来的形象。另一方面,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儿童的识记、保持、回忆等记忆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儿童的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也就越有利于儿童对材料的识记、保持和回忆。

(3)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思维是在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想象过程的加工、改造,可能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也可能是脱离现实的。那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想象是思维的一种表现,称为创造性思维.。而那些脱离实际的想象,有些是纯粹的空想,有些虽然暂时不能实现,以后却能变为现实。

2.【参考答案】(1)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①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例如,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体几乎长了3倍。

②混淆假想与真实。具体表现在:A.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B.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C.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2)幼儿想象夸张性产生的原因:

①认知水平的限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尚处于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

②情绪对想象过程有影响。幼儿的一个显著心理特点是情绪性强。他感兴趣的东西、希望的东西,往往在其意识中占据主要地位。希望自己家的东西比别人强,就拼命地去夸大,甚至自己有时也信以为真。

③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幼儿想象的夸大性,反映了幼儿想象的发展水平,及其在认知发展中的地位。幼儿的想象是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在成人的认知活动中,想象可以作为思维的一个部分,而在幼儿想象与思维中则有认知发展等级的区别。幼儿想象的夸张性,想象与真实混淆,想象受情绪左右等特点,都说明想象还没有达到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想象逐渐深入现实,想象的特点与思维融合。

④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想象总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表现,幼儿想象的夸张与事实不符,往往受表现能力的限制。这一点在各种造型活动中尤为突出。

七、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案例体现的幼儿心理现象是想象。

(2)该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①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菲菲在纸上涂着涂着,觉得像苹果,于是说自己画得像苹果;又涂着涂着,说是大海的波浪,说明菲菲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②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内容零散,无系统。菲菲过了一会儿突然想起妈妈织的毛衣,又说成是毛衣,说明菲菲的想象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易变化。

③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最后她把整个画面涂黑,说明菲菲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对于绘画的结果并不在意。

④想象过程易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想象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性和情绪性。

2.【参考答案】(1)案例中强强的表现说明了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易混淆假想与现实的关系。题干中的强强,他把假的恐龙想象成了真的恐龙,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2)做法:这是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造成的“说谎”现象,不能随便指责其“不诚实”,而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还要耐心地指导和促进他们想象的发展。例如,作为幼儿教师,听到孩子的争论后,可以进行一个关于恐龙的主题活动。教师先准备一些关于恐龙的图片,讲述一下关于恐龙的发展历程,告诉它们恐龙灭绝的原因。以此引申到环境对人、动物的影响。通过活动激发孩子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以及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参考答案】(1)兰兰画画时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2)培养幼儿有意想象的方法:①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②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③成人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想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4.【参考答案】(1)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根据亮亮创设的“奥特曼在圆铁甲里面补充能量"的绘画,及时地配合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求救”的情境,让亮亮继续完成画画。这符合教师应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条件的要求。

(2)针对晶晶没看过奥特曼的情况,教师及时给予奥特曼的图片供其欣赏。这符合了教师在活动中釆用直观教具来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想象的要求。

(3)老师提供给晶晶奥特曼图片欣赏后,鼓励其大胆想象。这符合教师应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的发展要求。

(4)活动结束时,老师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这符合了教师应在活动中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幼儿的自由创造和表达的要求。

5.【参考答案】(1)案例所述内容说明了幼儿的想象无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

(2)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它有以下特点:

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象活动。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的想象缺乏明确的目的,也就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主题,并且外界事物对幼儿的想象活动影响较大,幼儿常常会被外界事物所干扰,难以保持想象主题的稳定。

③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④想象活动只满足于过程,不在意结果。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更是如此,游戏的特点是不要求创造任何成果,只满足于游戏活动的过程。

⑤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想象不仅容易被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6.【参考答案)(1)4岁的红红声称要画一辆汽车,可她在纸上画了长方形后说是宝盒,说明4岁阶段的儿童的想象以无意性为主,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常含有自由联想的成分。

(2)4〜5岁儿童的想象还在发展过渡,红红说完画宝盒,就开始画宝盒变出的玩具、糖果,可见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这时的儿童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常常是边想、边说、边行动。案例中的红红也是画长方形,才想到画宝盒,然后又边画边说宝盒“变吧”,可见他们的想象过程和行动相结合,边想边画,所以画完以后的描述往往比画前丰富得多。

(3)4〜5岁幼儿想象的内容还不太符合逻辑,有夸张的成分。红红画出的玩具和糖果比盒子还要大,即体现了想象内容的夸张性。


加油

同学



温馨提示:本文部分或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

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电话: 0871-65129129 13759501700

Copyright © 2023-2024 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 滇ICP备2022007886号-1

客服电话

0871-65129129

13759501700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